秘鲁昌凯港:经济增长与工业产权管理的挑战
Colmenares & Asociados SAC律师事务所的Guillermo Melgarejo Zorrilla 分析了秘鲁有可能转型为拉丁美洲主要港口枢纽的经济与监管影响,以及这一转变如何对工业产权管理构成挑战。
2023年9月4日,秘鲁媒体聚焦于该国海岸有史以来到访的最大船只——CMA-CGM亚历山大·冯·洪堡号。该船长达400米,载货量达18.6万吨,相当于16,0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TEUs)。这一事件标志着秘鲁港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那以后,有关港口基础设施项目的新闻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地区国家的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兴趣。当前正在建设的昌凯多用途港口码头,位于利马以北75公里,旨在将秘鲁打造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港口与物流枢纽。该码头建成后,将具备从亚洲向智利、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分发货物的能力,从而推动外贸动态发展。
根据秘鲁交通与通信部(MTC)提供的数据,使昌凯港码头投入运营的预估投资为36亿美元。该港口预计于2024年11月启用,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出席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尽管秘鲁港口与商业领域预计将出现积极增长,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贸易活动推动的经济活力增加,以及进出口可能大幅上升,一些可能对公众利益、消费者和权利人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也会加剧。特别是工业产权的侵权问题,将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隐忧,若不通过国家层面上合理、务实并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加以应对,问题将愈发严峻。
在秘鲁,有若干法规旨在保护工业产权。在涉及海关清关流程方面,现行的第1092号立法法令《边境措施法》及其条例,专门用于保护著作权、相关权和商标权。该法规允许在商品被怀疑为盗版或假冒时,暂停其进口、出口或转运的清关程序。海关当局将依据权利人事先在“自愿登记平台”中提交的信息,行使其监督权力。该数据平台能识别被侵权的权利,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权利人或其代表采取法律行动。
同时,2023年12月颁布的第1607号立法法令,对第30077号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进行了重要修改。此修改将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海关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如今,专门从事走私、低报货值和知识产权侵权的犯罪组织可根据该法规被调查和起诉。这一改革并未削弱传统上负责处理该类案件的“海关和知识产权犯罪特别检察官办公室”的职责,但也赋予了“反有组织犯罪特别检察官办公室”介入的权力。后者目前拥有更多财政资源和专业人才,从而增强了国家打击复杂海关和知识产权犯罪的能力。此变革体现了国家在打击高复杂性犯罪行为方面更全面和高效的策略。
此外,自2023年7月5日起,秘鲁正式实施第31814号法律《人工智能法》,这是其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该立法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提升各领域的效率和效果,尤其在公共海关管理方面尤为明显。事实上,早在2021年,秘鲁海关就启动了“智慧边界”计划,运用新兴科技改善海关控制作业。因此,该人工智能法案是对既有措施的补充和加强,凸显了秘鲁致力于现代化流程、提升海关领域治理能力的决心。
综上所述,秘鲁现有的立法架构,理论上有能力保障在港口建设及外贸增长背景下的工业产权。然而,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也存在一些具高度专业化的经济行为者,他们不断发展出更为复杂的策略,规避海关监管,侵害工业产权。因此,有必要持续评估立法的适用性并实施前瞻性措施。同时,必须借助现有的技术工具,强化海关监管和监控机制,从而有效遏制工业产权侵权行为。
结论
持续完善立法架构和采用创新措施,是应对海关环境中不断变化挑战的关键。外贸活动的显著增长迫切要求我们适应并加强相关立法,从而构建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以便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背景下,切实保护工业产权。